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作者:王莉璠

    魏书生老师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公开课时,一位学生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顿时全班哄堂大笑。可魏老师这时却说:“我发现这名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该同学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如果他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我们不得不佩服魏老师的机智,他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如同武林高手般“踏雪无痕”。平静舒缓中显示着他的强大威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的确,批评是一剂苦药,但同样也是学生不得不服的良药。这里包含着老师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可有时这份苦心却并不一定能为学生体察到。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对于这一点的体会还是感触颇深的。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是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指出学生的不足,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前提是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如果我们的批评方法欠妥,往往产生的影响会更糟。
    小玲是我去年班上的一个女孩,性格活泼开朗,兴趣爱好广泛。起初在刚接手班级时,她的风风火火,英姿飒飒就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但到了初二的下半学期,我渐渐发现她上课总是不自觉的走神,下了课也不再象以前那样兴致勃勃地参加同学们的活动。好多次都看到她静静地在座位上托着腮帮,冥思苦想。成绩也起起伏伏,波动很大。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怎么了呢?在想什么呢?或许家里出什么事了吗?又或许还是有了其他干扰因素?这些疑问总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当然我对小玲也就更关注了。
    终于有一天中午自习,我发现其他同学都在奋笔疾书,唯独她俯着身子,偷偷瞥着着课桌肚里的某样东西。我暗想:我终于找到答案了,原来这段日子把心思放在了课外书上,难怪------想到这,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她的书一把夺过来。就在那一刹那,我看到小玲一脸的尴尬,定睛一看,原来不是我所想的课外书,而是一本精美的笔记本。
    带回办公室我惊讶的发现,这是她的日记本。里面写满了一个十四岁女孩天云海雾的梦,还有这个年龄段懵懵懂懂的困惑。我一下子明白了她上课的走神,课间的恍惚。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我没有原原本本的将日记的内容告诉她母亲,但我碗转的提及此事,希望她们作为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放下电话,我心想这件事应该算顺利解决了吧。但我后来却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不明智的举动。
    第二天的数学课,小玲看我的眼神很奇怪,我纳闷:发生了什么事呢?和日记本有关系吗?中午的时候,我把她找来办公室,我问她:“昨天回家妈妈又没有和你说什么呢?”她的回答我至今记忆犹新,她冷冷的对我说:“不就是你要的,我妈把我狠狠的骂了一顿。”我顿时愣住了,这就是我要的“效果”吗?我的一番苦心为何她全然不解?
    问题在哪,我考虑良久,突然发现我疏忽了最重要的小玲感受,我冒然的一个电话,将她的所有秘密赤裸裸的呈现。我决定换个方法,站在她的立场来看待这件事。我特地去书店选了一本刘墉的《萤窗小语》,在扉页我写到:“每一个十四岁女孩都有做梦的权利,有着奇思异想是你们青春的资本,老师并不反对,甚至很羡慕。但是同样青春一晃而过,老师更希望你珍惜。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期待你精彩的青春!”在收到这本书后,我看到她眼睛湿润了,原本的小玲又慢慢回来了!
    事后我不禁反思,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来和学生沟通,让他们乐于接受我们的批评,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引导呢?
  我觉得:一要平等待生,不“居高临下”。教师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同学生交心结友,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教育和引导他(她)们。
  二要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与学生谈心要讲真话、实话。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要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三要有耐心,不“计较报怨”。为了解决某个棘手问题与学生谈心时,一定要有耐心,即使谈心不顺利,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碰到钉子,也不要灰心,或听之任之、撒手不问,更不能计较和报怨学生。任何事物都有个转变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也是如此。
  四要选择时机,不“急于求成”。对一些性格倔强或理解问题比较偏激的学生,与其谈心往往在“火头”上谈不成,对此不必操之过急,而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如在学校不方便,也可选择家访的方式谈,场所变了,气氛变了,有利于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五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静静地听完学生的诉说,也许就给了自己机会再来认识我们的孩子,认识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如果教师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自以为是,说三道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那么定会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魏老师的“无痕的批评”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在无痕的教育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体味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而要实现这些需要我们长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