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语老师
在课上玩起“中国传统皮影戏”
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
光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就知道
这堂课 值了!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
三校区小学英语联合教研活动上
吴桥校区姚渊老师的这一巧思
受到一致好评!


姚渊老师这节课是鲜活的,也是趣味横生的。多模态资源还原了课文情景,惠山古镇的机器人场馆融入课堂,提高了文化探究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元素,契合了“语言为桥,文化为魂”。在教授文化的同时,姚老师也没有脱离文化,以教材为本,适度拓展。
——陈佾老师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主题为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
同样精彩的
还有来自新城 新吴校区
两位老师的英语课堂


姚丽老师的英语课堂设计以民俗街为情景,通过民俗街文化以及面人技艺引入,用拼图游戏激活语言运用欲,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侧重“输入-输出”闭环,并用纸鸢、蹴鞠、阿福等传统玩具文化贯穿整节课,自然而有效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英语课堂教学。


周兰燕老师的英语课契合新课标 “立足文化传承、提升核心素养” 要求。课上巧妙融合苏超水蜜桃涛涛、惠山泥人、彩色捏面人及智能机器人展,主线流畅;彩色面人亮相时,同学们 “WOW” 声满场,互动感十足。
惠山古镇真实情境让学生学英语时感知传统文化底蕴,领悟传承与创新意义。学生自信用英语描述未来机器人设计,不仅达成“语言运用 + 文化认知” 的教学目标,更落实新课标 “思维创新” 要求,课堂实效凸显,学生收获满满。
——华夏老师

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如同一场跨越千年的玩具博览会。当古老的“纸鸢”、“蹴鞠”、“皮影戏”与炫酷的现代机器人同台媲美,课堂瞬间充满了文化的张力与融合的魅力。当传统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藏品时,孩子们才能更加自然地将文化自信与英语表达融为一体。
——晋炜烨老师
活动讲座主题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展开。
其价值意义在于通过语言与文化的共生,实现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将英语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桥梁,又以传统文化为语言学习注入精神内核。


实践策略上,秉持“语言为桥,文化为魂;教材为本,适度拓展;学为中心,循序渐进”的核心理念,以提升学生语言和文化双素养、丰富课堂吸引力为核心载体,通过“传统关联 + 实物感知”“传统玩具场景 + 趣味互动”“传统玩具主题 + 探究体验”等实操策略,让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