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山麓一奇葩

                                   ------无锡外国语学校散记

    惠泉山麓,古运河畔,翠柳袅娜,书声琅琅。无锡外国语学校就坐落在这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撷山水之灵,育栋梁之才。如今的她声誉鹊起,成为锡城优质教育的一块品牌,成为锡城莘莘学子求学的一方热土。现有2200多名优秀学子汇集于此,接受人格的洗礼,吮吸知识的甘露,编织美丽的梦想。望着这些活泼聪颖的孩子的笑脸,我的思绪不禁回溯到她那并不遥远的昨天------

 

                          几度春秋  几多艰辛

“除了一纸任命外,给予陈校长的只是几幢破败不堪的房子,一块‘无锡外国语学校’的牌子,别的一无所有。”——原教务处主任陈钢如是说。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历史的坐标定格在1998年夏天。伴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呈现出不可逆转之势。正是在这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一所公有民营性质的学校——无锡外国语学校应运而生,校址就坐落在素有米市之称的吴桥西堍,原吴桥中学校址。年届花甲的原六中校长陈龙宝出任校长,当时除了一纸任命外,给予陈校长的只是几幢破败不堪的房子,一块“无锡外国语学校”的牌子,别无长物,创业之艰难由此可见。但是大病初瘥的陈校长二话没说,着手开始新学校的筹建工作。

筹建之初,校舍的简陋程度非亲眼目睹是难以想象的。为了保证在九月一日开学,筹建小组在教育局借了十万元钱作为启动基金,修葺校舍,添置课桌椅以及教学设备。对新建一所学校来说,十万元钱只能是杯水车薪。资金缺口太大了,他们只得硬着头皮东借西挪。资金、硬件算是基本到位了,然而招生又开始让人犯了愁。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招生起步过晚,绝大多数学校的招生工作早在一个月之前已告结束。学校好不容易发出了第一榜,真正前来报到的仅有四十余名学生,其中还不乏其他同类学校的“弃儿”,这无疑给筹建小组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到脚凉了个透。面对生源不足问题,他们没有气馁,一方面放低门槛,另一方面四处游说,最终几乎到了不管成绩如何照单全收的地步。即便如此,有些家长还是持怀疑观望的态度。是啊,对于一所新办学校的教育质量,谁都心中没谱,做家长的又有谁愿意轻易地去冒这个险呢?但是,我们不得不惊叹陈校长那非凡的胆魄,他以坚定的语气向家长作出了教育质量的承诺,不少家长被他的那份执著、那份诚挚所感动,四个班级的招生工作也算是完成了。与此同时,师资问题同样成为困扰筹建小组的一大难题,招聘教师举步维艰。前来咨询的老师为数不少,但是真正愿意签约的少之又少,其中不少教师是慕外国语学校这个名而来,但是经实地察看不免又打起了退堂鼓。为了保证师资数量,同时还要兼顾师资的质量,陈校长可谓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为了保证如期开学,同样只好采取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在职的不够请退休的;公办的不放聘民办的;本地的没有招外地的。对一些特别优秀的教师,陈校长更是三顾茅庐。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四个班级的教师终于配备齐全。1998年9月1日,锡城第一所外语特色学校——无锡外国语学校终于如期举行了建校之后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在采访中,陈钢老师动情地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1999年梅雨季节,霪雨连绵,由于学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校园内俨然成了洿池一片,齐膝深的积水使学生无法进教室上课,无法到食堂就餐。对此,学校领导马上组织教师到市场上给学生买来了拖鞋,中午,食堂工人把饭菜一一送进教室。校园内很快用木板搭成了一座座简易的浮桥,师生手拉着手通过浮桥的情景让陈老师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外国语学校实行的是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用房本已十分紧张,小班化教学使教室安排更是捉襟见肘。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望而却步,他们禀承了大运河一往无前的坚定的品性。一夜之间在校园内竖起了一幢幢彩板房,这颇有创意的设计给学校平添了几分诗意。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2001年中考一炮打响,他们没有失言,他们以无可争议的事实实现了对家长的承诺。他们正是怀着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靠着团结开拓的精神,凭借民营机制的优势,硬是在这块小小的天地里高奏出了一曲民办教育的凯歌。

在以后的几年里,他们抓住契机,加快发展,学校进入了建设与发展的快车道。他们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精心规划,舍得投资,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幽雅宁静的校园环境,装饰一新的综合大楼,装备精良的教学设备,高标准、高质量的运动场地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几度春秋,几多艰辛。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发展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49个班级、2200名学生的规模,教职员工200多人。昔日门可罗雀,今日门庭若市。对此,运河可以作证,青山可以作证。

驻足吴桥,凝视东去的运河,河水潺湲,似乎在诉说着这一切,在诉说着她不寻常的过去。

 

                                天地虽小 特色开创

“对于我这样一个爱好英语的学生来说,最开心的一件事莫过于上英语小班课。课堂上我们表达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随时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学得既扎实又灵活。对我来说,考得越灵活越有用武之地。”——2004届初三毕业生施晓明如是说。

无锡外国学校占地仅26亩,办学规模以及许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天地虽小,特色开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于求索,大胆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锡城唯一的外语特色学校,建校以来他们始终坚持明确的办学目标,力求通过对学生严格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词汇认知水平和英语口语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为学生出国深造及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班化教学是改革语言教学形式的总趋势。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首创小班化教学,充分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保证听说读写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研究和吸收国内外各种流派的长处,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注重训练学生语音语调、听说领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效果显著。

为了使学生的语音语调纯正地道,学校坚持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并由外籍教师组织兴趣小组、英语角活动等,使学生交际能力不断提高。该校成为市内惟一一所常年开展纯英语口语教学的学校。无怪乎,学生连续多年在省英语口语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率为100%,优秀率始终接近100%。

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加外语学习的信息量,他们在使用部编教材的基础上,多种外语教材配套使用。把“新综合英语”、“新概念英语”、“看听学”和“朗文快捷英语教程”等教材作为泛读和口语教材,久而久之,使学生英语水平较同类学校明显高出一个层次。

一年一度的“英语艺术节”和“英语时空”活动,使该校的英语课外活动精彩纷呈。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歌曲学唱、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风情讲座、模拟超市、假日新视野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参加外语实践活动。

徜徉校园,宣传橱窗、警示牌、标语栏随处可见,与众不同的是大都采用中英文对照,让学生伸手可及,举目可视,驻足可思,见贤思齐。事事处处无不凝聚着设计者的独到匠心,既凸现了人文精神,又营造了外语学习的氛围。信步校园,纯正的英语对话随处可以听到。学生见到老师用英语问好,学生进教师办公室同样用英语喊报告。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染,英语口语能力提高之快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顺应英语小班化教学的需要,该校一个班配备一个英语教师,目前共有40多名英语教师,形成了本市规模最大的一支外语教师队伍。这是一个先进的群体,同样也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其中有十多位教师先后担任无锡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的主讲教师。

如果说陈龙宝校长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那么新任校长胡建庭同样也是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采访中,胡校长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彰显外语特色,下一步学校将有一系列的动作,譬如开辟外语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外语学习空间;尝试双语教学,目前已有六名教师走出国境或游学或培训,为开展双语教学作好师资上的准备;将在学生中开设第二外语及外语选修课,其中包括日语、法语、韩语、德语等,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等等。听罢校长的介绍,我真的替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乃至家长感到庆幸。人生有无数次选择,我敢说,就读外国语学校便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创出特色是不易的,但它所带来的收效是令人惊喜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2---2004年,该校三年中考英语均分分别为112.03、116.3和119.7   分;学生全部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优秀率接近100%;在初中英语能力竞赛中同样成绩斐然,参赛的学生均获全国一、二等奖,名列全市前茅;在全市英语课本剧和英语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目前已有几十名学生通过雅思考试去国外求学。“考得越灵活越有用武之地”,这是施晓明同学的感受,其实何止是施晓明同学一人的感受啊。多么平凡的一句话,不正说明了学校领导老师的不平凡啊!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不正说明了学校办学特色的不简单吗?

 

播撒点点希望  育得桃李芬芳

“626分,当我拿到女儿的成绩单时,我激动得哭了。中考前一个月,我女儿连续发高烧住院治疗,我们全家为女儿能否参加中考而担忧。今天她成功了,她不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考答卷,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2004届初三毕业生王伟超家长如是说。

外国语学校,顾名思义是专门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学校领导认为学校当然要突出外语特色,但中小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呈多元化的。“文理并重,外语强化,各科并进,全面提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德智双全,身心两健,文理兼通,学创俱能”是学校的教育目标;“高素质、宽视野、国际化”则是学校对培养目标的定位。

如何认识这个定位,带着这个问题我特意走访了胡校长。他作出了这样的诠释:所谓高素质、宽视野、国际化,一要有杰出的智慧,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利用网络搜集所需资料,能关心当今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二要有完美的人格,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参与意识,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三是有优雅的风度,能较好地掌握社交技巧,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四是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能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和积极锻炼等好习惯。

在外国语学校走访的几天里,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深深地打上了这个定位的烙印。

在教学上,他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是乎,他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构建起了气氛民主,便于合作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几节随堂课,都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数学课不只是重视逻辑推理,而是更注重让学生动手,让他们将几何图形剪剪拼拼,以此了解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物理课,把演示实验改为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共同来揭示物理现象和规律;生物课,让学生进行校园绿化设计;地理课,让学生当气象节目主持人-----凡此种种,均让我视野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学校的图书馆开放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进行阅读交流;活动课开放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社团开设了,学生可以一展自己的才华。在自主活动中,让学生张扬个性,放飞心灵,舒展生命。

结合新课标,他们还重新构建起了评价机制。他们不是一味地以成绩的高低来论成败,而是十分看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课,让学生将自身参与语文活动的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政治课,把撰写政治小论文作为考核的内容,分值占30%。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所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确不可小视。

在德育工作方面,该校奉行“以德立教”的办学理念,注重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德育工作网络体系。崇尚“以思想影响思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理念,追求“让自己的课成为成为学生的期待,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楷模,让自己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有益的影响”的理想境界。

学校坚持正面教育,以理喻人,措施落实,常抓不懈。成功教育是该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他们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在采访中,我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开设的题为“我自信,我成功”的主题班会。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主持这项活动,调查的题目有:“你认为什么是成功?”“你记忆中获得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你认为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旦你经历了失败,那么失败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欲罢不能。这节课谈论的话题是成功,这节课的本身也是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功标准,教授了一些获得成功的策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无疑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主动发展。该校的礼仪教育同样颇有特色,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他们强调“四要”:一是礼仪常规要熟知,二是礼仪动作要规范;三是纠正动作要具体;四是监督检查要经常。一方面加强礼仪的指导和训练,经常性地聘请外校专业教师来校作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强检查和督促,检查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包括学生的仪表、仪态、着装、发型及语言、行为,软件包括学生日常的言行、表现、礼貌用语、遵守集会纪律和社会公德等,并将此列入班集体的状态考核。该校学生给我的整体印象是言行彬彬有礼,举止落落大方。

春光关不住,美景不胜收。外国语学校领导老师播下的种子,已经生根、长叶、吐蕊、开花,以她艳丽的芬芳装点着万紫千红的素质教育春天。芬芳馥郁,馨香四溢。继2001年中考赢得开门红之后,连续四年中考取得大面积丰收。2003年中考,施晓明同学以总分640分,位居当年全市第四名。仅2004年而言,449名初三毕业生中,有242名学生在600分以上,占学生总数的53.9%,94%的学生中考成绩在550分以上,全校平均分为596.45,超市平均72.3分,录取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共有168人,占37.4%,84.8%的学生被省重点高中录取。在生源不尽人意的情况下,高考同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考录取率为100%,其中本科进线率为35.53%。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同样捷报频传。参加第十八届省初中数学竞赛,有11人获一等奖,有14人获二等奖,有22人获三等奖,在省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7人,二等奖9人,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知识竞赛,有1人获全国一等奖,6人获省二等奖,6人获省三等奖,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1人获省二等奖,1人获市二等奖,在市青少年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有11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27人获三等奖,学校获团体第二名,2004年中考体育平均成绩达到34.85,同样名列全市前茅。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社会的认可中,我们坚定了取得更大胜利的信心;在百姓的认可中,我们蓄积了前进的最大动力;在自我的审视中,我们明确了要超越的新起点。”------青年语文教师吕春艳如是说。

作为一所公有民营学校,外国语学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实现责、权、利统一,工、效、酬挂钩,灵活的办学机制,为学校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该校既有基本要求规范化,常规管理制度化的刚性管理,又有“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柔性管理,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管理对象,灵活地把握好“刚性”和“柔性”的度,刚柔并蓄,刚柔相济,使之发挥出学校管理的最大效率。

长期的工作实践,胡校长熟稔教育教学的规律。他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社会声誉、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生命,而师德、师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啊,学校教学质量决定了学校的生存能力,一所忽视教学质量的学校必定是短命的,同样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必定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对于这一点,胡校长始终保持一种职业的敏锐。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也有一个定位,便是敬业、精良、和谐、奋进。而今,在这所学校,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其中有省市劳模,有优秀教育工作者,有学科带头人,有教学新秀。学校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应该说与全体教师的踔厉风发,爱岗敬业是分不开的。

在与该校教师交往的几天里,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时时打动我的心,而使我感受至深的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服务意识。有的教师说,教育就是服务,服务学生就是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有的教师说,家长只会给优质教育买单,社会只会对优质教育买帐。校领导说,一流的硬件设施不应是学校的装饰,而应是服务学生的条件;一流的师资不应是学校的招牌,而是服务学生的保证。“为学生发展服务,对学生一生负责”是外国语学校对社会作出的庄重承诺。在这所学校里,此话并非徒托空言,无论是慈眉善目的老校长,还是充满睿智的新校长,无论是学高身正的老教师,还是活力四射的新教师,都堪称是服务学生的典范。政教处王卯初老师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4届初三毕业班有一名学生,因父母离异,一夜之间生活便没有了着落,学习更是无人过问,该生的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老师李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劝说家长无效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把这名学生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合理安排他的饮食,考虑到该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身为语文教师的李刚对他进行个别辅导。晚上两人就同挤一张床,此时李老师又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使这名学生永远保持了一种健康乐观的心态。就这样整整持续了一个学期,对该生恰恰又是最关键的一个学期。中考中,这名学生考出了612分的好成绩,最终被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录取。我在想,如果没有李老师,这位同学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带着几分好奇,我提出想见见这位值得我尊敬的老师,但是我万万没有料到,出现在我面前的竟然是一位刚刚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在同李老师的交谈中得知,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周超老师曾让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长期住在自己家里进行调教;钱询老师把一个父母离异、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带回家中进行调理。是啊,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责任,爱别人的孩子该是一种神圣。正是这种神圣,改变了一个学生的命运。

服务是一种理念,而怎样服务则是一种艺术。他们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服务。这所学校的教师心中都有一种质量意识,并且将此内化成了自觉的具体的行动。他们同心同德,凝聚力强,他们乐于总结,勤于反思,他们笃学不厌,乐此不疲。毋庸讳言,民办学校教师间的竞争远远甚于公办学校,难能可贵的是该校十分注重打“团体仗”,人人毫无保留,通力协作,尽力减少甚至避免内耗。是的,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单兵作战的某个人的智慧。

自建校之日起,学校就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率。在这所学校科研气氛十分浓厚,人人都有一种科研意识。不否认有人急功近利,为的是评职称,得荣誉,但我相信更多的老师是将此作为自身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近年来,学校承担了2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有56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或在论文竞赛中获奖。

为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把最具活力,最具可塑性的青年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据学校党支部书记高小芳介绍,该校有一个青年教师岗位成才规划。他们不仅关注青年教师前三年的培养,而且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其分层培养目标是:(1)进校三年“过三关”,(2)进校五年参评教学新秀,(3)进校八年参评青年教学能手。对被学校确定为不同培养对象的青年教师,学校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一是结对子,签订“青蓝工程“,由中老教师言传身教,精心指导,使新教师少走弯路。二是压担子,将有关青年教师推荐到年级、学科或中层等岗位畀以重任,锻炼成才。三是搭台子,通过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比赛,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每年的全国初中英语能力竞赛,其指导教师都由青年教师担纲。嫩竹扁担照样挑重担,结果他们没有让大家失望。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英语教师刘顺聪工作不到五年,凭着聪明好学,刻苦钻研,不懈努力,迅速脱颖而出。他的课有一特点,就是“活”。他有极强的亲和力,精心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的活动平台。在他的课上,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思维活。他富有激情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耳听、口说、眼看、动脑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他在2003年外语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大市一等奖,代表无锡市参加省决赛,获得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其实像刘老师这样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在2003年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师均获一等奖。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近几年来,有27位青年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其中有一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超前的办学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流的师资队伍无疑是“源头活水”,使得无锡外国语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社会良好的信誉。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时刻,如何巩固成果,适应未来,取决于对学校的定位。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对未来作出了更为理性、更为超前的战略设计,那就是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学校。换言之,即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教学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精良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的成长摇篮。

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感动,我结束这次采访,走出校门,抬头所见,便是新近落成的颇有现代气息的蓉湖大桥,她犹如一道彩虹横亘在运河上空。我想,外国语学校何尝不是一座桥呢,她是一座让学生走向世界的“金桥”。登上桥顶,回眸学校,一边是巍巍青山,一边是悠悠运河,她犹如一朵奇葩盛开在山水之间。我心中油然升起了一个美好的心愿:愿惠泉山麓的这朵奇葩来年开得更鲜更艳。

 

                                             (该文首刊于《无锡教育》2005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