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周华

    自从外国语学校成立的第一次中考后,语文组就有了一个名称——“红旗组”,从开始的对手到现在,对手是越来越强,而红旗却依然屹立不倒,我为我是这个组的一员而感到荣幸。记得06年时我第一次带初三,王文敏老师就经常跟我们讲红旗可不能倒啊,确实语文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把这作为了自己的精神动力。
    如今尘埃落定,再大的辉煌也将成为过眼烟云,对过去的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今年我们语文组是典型的老中青相结合,范老师总说我们是“三个女人一台戏”,是的,如何在今年这个关键的一年在我们的舞台上唱好这一出戏,是我们三个人常思考的事。
    我常跟同学们说起那第六个馒头的故事,鼓励他们有了初一、初二的积累,再经过初三的打造就会有质的飞跃。其实语文组成绩的取得正是有了这“一盘棋”的理念,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周期比其他学科更长,从初一的练字、语文素养的培养到初二的说明文、语文能力的提高到初三的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得分的技巧性,一个都不能少。没有了前五个馒头的铺垫,怎能有第六个馒头的成效呢?
    其次我想谈谈心情。老师也好,学生也好,说初三不紧张、不焦虑、不期待,那是假的,再加上一个个知识点的反复练习和默写,更觉枯燥。我们大家都知道,同样一份语文试卷,同样一篇作文,怀着期待、跃跃欲试的心情去做还是厌倦、敷衍塞责的心情去做,质量很可能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作为老师,通常我们会比较注意学生们的心情,既不时敲敲边鼓又适时给予减压。我们总是在讨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学生对我们跨进教室还有期待的心情。有时候,遇到一些蕴涵人生哲理的阅读材料,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不免会把话题扯得很远,激发一下沉闷的课堂气氛;有时候我们在每次的习作里总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之作供全年级欣赏,这在紧张的初三生活中实在也可以算是一项不错的娱乐,它帮助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有时候我们也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予以及时的解决。渐渐的,我们发现这份努力并没有白费。
    记得刚接手(9)班的时候,由于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初三的严格要求,在问卷调查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我委屈极了,难道我不是为他们好吗?不过冷静下来后,我明白了为他们好也不是简单的强迫他们接受,而是让他们发自内心的配合。这时一个到现在我都不知名的学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让我倍受感动。在这一年当中,我们一起苦,一起乐,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都叫我周华姐姐。
    他们说蔡老师上课一直都很“煽情”。那是6月15日最后回校的日子,第二天就是中考了,每个老师都交代了又交代,就怕有什么给遗漏了,真恨不得一低头就捡到中考试卷才会安心。此时就听得(11)班教室里传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那么另类。掌声中半个小时结束了,走出办公室的我看到的是师生同样自信的笑脸。
   (12)班有一个女孩叫阮梦佳,她与王老师之间有一个倾吐秘密的日记本。内容我不知道,但我每次都能看到王老师及其仔细地给她回信。我想此时她们已不再是师生关系了吧。于是每次我总会关注这个女孩,她总是那么自信、开朗。这次中考她考出了北塘区第二的好成绩。
    除了关注学生的心情,教师的心情也很重要。我们时常说,考试不是在考学生而是在考老师,其压力可想而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三个人从一开始就达成了共识:同承担,共分享。原来由一个人承担的工作压力变成有三个人可以分担,有事可以商量,不用猜忌,此消彼长之间,尽管工作量大,但心情始终是愉快的。我们是怀着共同努力去做好一件事的心,凡事商量,互相鼓励,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落实,一步一步完成了学校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
    每次考完试,我们就会比分数,比得是每部分的扣分,了解讲课当中的不足。一模结束后,成绩不是很理想,基础题错误率很高,我郁闷极了。这时蔡老师就告诉我这个题应该怎样讲才到位,让我能及时地裨补缺漏。
    作为备课组长,蔡老师总是密切关注着中考的动向,及时剪贴一些试卷,而这些试卷我们都是共有的。初三我们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资料,王老师总说她只教一个班,而我们教两个班,于是细致地查找,工整地抄写的任务自然地就揽到了自己的身上,然后复印两份,发到我们手里。
    范老师今年虽然不教初三,但经常来询问情况。有时有了好的点子,就会立刻告诉我们。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敏锐地觉察到这可能是一个考点。此后只要有与这相关的又与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就收集好给我们,还再三关照要讲上一讲。果然今年中考的综合性活动就考到了相关的内容。
心情不一样,工作的效率就不一样,工作的结果自然也会不一样。所以,学期结束的时候,一方面大家为胜利收尾高兴,一方面又立刻产生了依依不舍的心情,仿佛是同甘共苦的一家人。
    “干一行就要钻一行”,要干出成绩这点是少不了的。
    王老师是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可是每堂课前她总是非常仔细地备课,她总说,现在的学生、授课、考试与以往不一样了,课前充分准备,心里有底百事不慌。由于只教一个班,王老师一周只有一天晚辅导,但很多时候,没有晚辅导的我到了下班时间说走了的时候,王老师总说她备忘手里的再走。有时我想,一天两天这样做可能并不难,可是几十年这样做我能做到吗?而当这样做了以后,又有什么干不成呢?
    语文学科的作业是公认的最琐碎,最难批改的,特别是作文、阅读,那远比几个ABCD难得多。曾有其他科目的老师对我们说最佩服的就是我们批作文了。当然这也是最能偷懒的,随便打个分也能应付。可我从来不敢应付。因为我知道我一应付,学生就有空子可钻。就拿阅读来说,虽然看起来很费时,但每一题我都看,并给出得分。看作文是最费时的,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平时的片段练习,我都一一批阅,圈画错别字、病句,写出评语。在学校看不完,我经常利用双休日在家看。每次批改作业,我都有记录,以便讲解。对好学生的表扬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作业质量越来越高。
    语文教师绝对需要博览群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工作之余,我像鲁迅先生告诫的那样:文学书、科学书都读读。至今还记得有个学生问我诗词中的“阑干”与“栏杆”有何区别我支吾了事时令我冷汗透的情景;也曾记得有个学生问我“神六”飞空的时间时我目瞪口呆的情景……这只怪自已涉猎太狭窄了。经常忆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要有一桶水。”
    蔡老师是老初三了,在她身上我的确学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个班总有一些学得较差的孩子,对于这些学生蔡老师的方法就是个别辅导。特别是在作文上,每次我听着蔡老师耐心地有针对性指出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就想成绩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学生学数学的劲头那么足?为什么学生外语成绩比国语成绩要好?除了社会因素之外,有没有学科本身的因素呢?我们想是不是这些学科的及时批改与反馈刺激了学生。学生苦思冥想做出了一道题,心里的满足感是无以言说的;学了英语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是倍感自豪的。而语文呢,花了半天做出的阅读与作文也不知对不对,好不好,自然就没有了冲劲与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蔡老师运用专题讲义和小综合讲义来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由于学生能很快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错在哪里,兴致高涨。我们很多试卷都是蔡老师加以选择过后以小讲义形式出现的。既避免了学生做得多效果却不高,又提高了积极性,一举两得。
    做老师就要甘于艰辛,做老师就要安于平凡,做老师就要勇于奉献,哪怕是“衣带渐宽”依然“痴心不悔”,因为我们始终“一片冰心在玉壶”。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让我们为了无锡外国语学校新的奇迹而努力,相信来年六月的果实将更加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