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新吴区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新吴校区举行。
我校刘静老师以“笔算乘法”为课题,凭借精巧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互动与扎实的教学功底,将“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理念融入教学每一环,呈现了一节兼具“温度”与“深度”的优质课。
锚定新课标:从“会计算”到“懂算理”,培育核心素养
刘老师紧扣新课标“发展运算能力、培养推理意识”的要求,彻底打破“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计算课模式,将教学目标聚焦于“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会用数学”。实现从“机械计算”到“理解性学习”的转变。
活用新教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搭建探究支架
面对新教材“强化直观、注重探究”的编写特点,刘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创作”,构建了“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对比优化—拓展延伸”的探究路径。既贴合教材核心内容,又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
打造新课堂:从“教师讲”到“学生动”,激活互动生态
在课上,刘老师通过多元互动设计,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碰撞思维的舞台,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品笔算乘法之妙,悟数、运算、数量关联,启数学新思。刘老师的课堂聚焦算理,重视直观演示,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夯实乘法笔算基础。
——周玲老师
《数、运算和数量的整体把握》专题讲座
江苏省特级教师
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
教研员朱春雷
讲座围绕数、运算和数量关系的本质:整体关联,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把握课程内容:主题的确立与联系。他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更要发展他们对数量关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是理解数量关系内容安排,要清楚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主题内在一致性、课程核心、课程内容的关联。把握教材呈现序列,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是教学建议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他倡导要经历推理过程,明确推理依据。数学教育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学生能多快算出正确答案,而在于他们能否看清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朱特的“智情数学”理念正在一线教师中播下种子,数学教学的新范式在于“大概念统整+微专题突破”模式。通过设计层次性任务链,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巩固到素养提升的跨越式发展。
认识到了数学教学应构建“四维立体”框架——知识网络的系统重构、思想方法的深度渗透、关键能力的进阶培养、学习策略的自主建构。让我们意识到,数学教学可以如此有结构、有深度、有情智。
—— 冯艳老师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有非常大的变化。1.着重突出数量关系,强调解决问题。2.部分知识点前置,使算理体系更加合理。3.而部分知识点延后,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
—— 倪冰艳老师
朱特在讲座里提到要从整体上把握数、运算和数量关系,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将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要更注重从整体视角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 郑垠老师
我校将继续以公开示范课、教研沙龙等形式,深入探索“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改革,让每一节数学课都充满活力与智慧,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成长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