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心 归 去
高一(1)班  张凯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读之,我心颤动:遥远的北魏竟有如此威风!“北魏”二字让我心颤动;“拓跋”二字让我心颤动;“鲜卑”二字让我心颤动;而老师“现在没有了”一句话,更让我心颤动!
    听韩老师“文史相间”的语文课,读辛弃疾怀古伤今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的心境是独一无二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挥师南下,一路追击刘义隆的败军至瓜步山。我仿佛看见率领千军万马的北魏君王英姿飒爽,在长江边仰天长啸,举杯庆贺,建祠记功……一千五百多年前鲜卑族首领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让我这个和“拓跋”氏有那么一丁点儿关系的无名小卒热血沸腾。
    “胡王建祠,宋人祭祀”,对于南宋的辛弃疾是民族耻家国恨,而被侵犯的北魏将敌人碾回得胜的典故于我则“心有戚戚焉”----是沉默了上千年的祖先的呼唤,让一个鲜卑族的后代听见“拓跋焘”三字时,自豪之情在心中涌动。
    我的母亲姓采。通查历史文献和家谱,可知“采”氏是鲜卑的后人。北魏孝文帝时期汉化改革,孝文帝拓跋宏的庶二弟拓跋俣汉化有功,受赐“采”姓。随汉化的逐渐深入,其后世子孙和汉民族融合,一路向南迁徙,并定居于荆楚之地。我幼时曾庆幸自己姓张而非姓采,不然叫做“菜凯杰”听起来得有多别扭。然而此时,我却嘲笑自己的孤陋寡闻!采氏如此少见,我为什么没有问祖寻宗呢?北魏在历史上声名赫赫,我为什么一点儿都不了解呢?直到上了这节语文课,我才刚刚知道,北魏处在南北朝时期。可悲啊!拓跋氏早已声名远扬,饮马长江,立祠示胜;而我直到今天才知道有佛狸祠这么一个地方,有拓跋焘这么一位英雄……
    总以为消逝的历史,积满岁月的尘土该是薄凉难当,却未料还有余温从指间划过。是的,鲜卑族现在没有了,经历汉化,成为历史了。但依然有鲜卑人的血在流动,依然有南北朝的历史在等人回味。拓跋氏的历史、北魏的历史、鲜卑的历史就在网络上、史料上、家谱上。而我,一个背负着祖先希望却不求上进的普通高中生,为什么不能舍弃打游戏的时间,去追寻一千五百年前,草原上的落日长烟,祖辈们策马追风、驰骋万里云天的豪放身影,激起我耀祖扬宗的冲动?
    几年前,我曾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草原;几年后,我将带着寻根的心情,再去一趟大草原!

韩强老师点评: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阅读中“心有戚戚焉”的事时有发生。且不论此生是否真有鲜卑血统,仅“心有一颤即刨根问底”的学习态度,就让语文学习多了一份魅力,多了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