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马丽云

    曾在英国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在那期间见识了真正的绅士风度,时值冬天,有暖气供应,因此房屋的保温性很好,门是用手推开后自己就会反弹关上的那种。有一次走在一条过道上,前面两三米处走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当他推开门后我以为他会直接走出去,没想到他用右手撑住门,侧过身子,等着在他身后两三米处的我先过!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英国男士有绅士风度果然名不虚传!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对我来说却是一堂重量级的教育观念课。让我深深明白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从而指导养成优良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
    第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国家的交通规则中有一条最基本的:靠右行走,而有些国家规定的则是靠左行走。这说明靠左、靠右行走其实都可以,只是一种规定,可是现在如果让我们在马路上靠左行走,我想我们一定会觉得非常不自在,没有安全感,因为靠右行走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坏的习惯则会让人错误不断,漏洞百出。所以,应该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常抓不懈。
    第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习惯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现成的教条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模式,应该要渗透到平时的日常教育工作中,灵活处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培养学生的习惯要先了解每位学生的已有习惯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指导。了解学生已有习惯的方法可以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动作去发现,再与家长沟通确认,因为有些行为反应的是学生的本质,而有些行为反应的可能只是特殊情形下或特殊时期的非正常表现。有个没有考证过的关于周总理的故事,说美国总统第一次访华时是周总理去接机的,当总统从玄梯上走下来时,周总理很热情地走上前去和他握手,没想到握过手后总统居然拿出手帕擦了一下手,周总理不动声色,也拿出手帕擦了一下手,接着把手帕丢掉了。总统擦手的行为反应了他内心对中国人民最真实的想法,而众所周知周总理生活非常节俭,他擦手扔手帕的行为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要准确判断学生的行为是否反应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否则往往会给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因素,甚至引起学生叛逆伤害学生。班上有个女生长得比较漂亮,新初一开学没多久我发现她居然拉了直发,这令我很诧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还发现课间她经常和男生打打闹闹,还有一些男生家长反映晚上老是接到她的电话,让一些男生的家长感到不安。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女生有情感早熟的倾向,这样的问题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好有可能伤害这位女生的自尊心,扭曲她的情感认知结构,影响她一辈子。为此首先我与家长取得了联系,了解到原来这位女生小学时候各方面都挺优秀的,六年级的时候她爸爸染上了赌瘾,把家里的积蓄输得精光,父母离了婚,从此孩子就象换了个人一样,注意力完全不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听到这些我不禁心疼这位女生的经历,思考过后我与她进行了一次谈话。我问她:“你觉得爸爸妈妈现在快乐吗?”她摇头说“不快乐。”我接着说:“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你受到很大的伤害,这对你是不公平的,但遇到伤害和不公平后你现在的表现是在制造更多的伤害,我想你爸爸对自己犯得错一定感到很后悔,可你的表现,你的退步更加深了你爸爸的后悔,爸爸妈妈分开了,对妈妈一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你的表现,你的退步是在往你妈妈的伤口上撒盐,你的种种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将伤害扩大,为人子女,我觉得你应该换个活法,应该让自己更优秀,缓解一下爸爸悔过的心情,也代爸爸给受伤的妈妈一些安慰。由你来结束这段不幸,你觉得呢?”这位女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改变很大,注意力也转移到学习上来了,在那个阶段的单元考试中她考了九十三分,班上九十分以上有二十人,她一下从班级倒数冲到前二十。这个例子表明,培养学生的习惯要先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解决思想根源问题,有些不良行为表现可能只是学生一时迷失,蜻蜓点水的几句话就可以让学生恍然大悟,回到正常轨道,远离不良行为习惯。
    所谓“旁观者清”,培养学生的习惯可以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让他们作为旁观者感受事件,从中发现如果他们自己是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主人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表现。每年五月一号过后学生都要午睡半小时,有一次午睡开始快十分钟了,正当大家都快要睡着的时候,传来“咚咚”的敲门声一下把大家都惊醒了,开门一看原来是来检查午睡纪律的学生。检查纪律是常规工作,可他们不分时间、不看状况为了检查纪律把正要睡着的学生吵醒,本末倒置。还有一次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我经过隔壁教室时两个检查纪律的学生发现这个教室的学生下去上体育课,节水节电员没有关灯,这两个检查纪律的学生在节水节电栏里扣了分然后转身就离开了,任两盏等亮着,好象已经完成了检查任务。如果说,这个班的节水节电员忘记关灯是无心之过,检查纪律的学生明知要关灯而不关又应该要扣几分呢?通过这两件事,我教育学生要养成时时反思自己的习惯性行为的好习惯,有些习惯性行为看上去是常规性的,没有问题,但细细品位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产生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培养学生的习惯还要让学生自己“悟”,班上有个特别好动的男生,上自习课时,其他学生都安安静静地做功课,只有他一会借旁边同学的尺,一会转身看后面同学在干什么,一会又弯腰拣东西,周围同学多次向我反映情况,说他影响学习,希望把他调开。我对他教育了多次但收效甚微,有一次只好把他一个人安排在我办公室做作业。说来也巧,那次正好有位家长在办公室与老师沟通,那位家长是个大嗓门,没过一会他走到教室对我说“老师,办公室讲话声音太大,吵得我没法静心学习,我能回教室吗?”我说:“当然可以,可是我怕你一回教室,其他同学会有和你现在一样的感受。”当时他愣了一下,表情又有点严肃,又有点不好意思,出乎意料回到教室的他真的安静下来了。当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坏习惯连自己都受不了的时候,改正坏习惯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另外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机会,机会稍纵即逝。
    第三、培养好习惯的效果
初一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学生们不断提升了对好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好的习惯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了起来。我们班的学生考试没有监考老师纪律照样很好,因为他们明白没有好的考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更明白任何不光明磊落的行为都会让自己的周围充满异样的眼光,这是好的道德观念和习惯。暑假学生返校发二十几本新书,不用我到场,井然有序,没出任何差错,因为班长知道要怎样分配任务,领书的学生知道该怎样发才不会出错,发完书后每位学生知道该如何核对,这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天热时楼上教室开空调后地上的积水从天花板渗漏到我们教室时,由于用盆接水发出的滴答声影响学习,没有学生和我反映这个情况,大个的男生想到好主意,用胶带将垃圾袋粘在漏水处接水,这是有主人翁精神的好习惯。这点滴学生的行为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任课老师都说这个班的学生乖,其实乖是修养的表现,是成熟懂事的表现,是好习惯一种表现,都说要成才先成人,养成好的习惯是成人的重要标志。当学生养成这些自律、自醒、自我教育的好习惯时他们离成才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