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生物校本课程选题初探

                              无锡外国语学校  朱敏亚

文章提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选题是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本文从选题的原则、选题的内容和选题的对象三方面入手,初步探讨生物校本课程选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物 校本课程 选题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国家统一设置课程,各省市进行统一的课程管理,各级学校都沿用统一的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无法顾及地方、学校和师生的差异,越来越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世纪伊始,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模式。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即学校通过选择、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乡土化,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新课程,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正确、恰当、合适的选题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万事开头难,正确的选题可以攻克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难”,使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下去;适当的选题,可以使校本课程开发少走弯路,严谨有序的开展起来;合适的选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有关校本课程的选题
    一、走出课堂,走入生活——选题的原则注重“实际性”
    校本课程的选题不能盲目进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生活出发,坚持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际性原则
    首先,要考虑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地社会的特点,了解当地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更准确有效的选择课题。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自然科学,有其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特点。生物学科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要注意联系当地社会生产活动的实践,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对实践中的情况加以思考,从而反过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无锡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号称“江南水乡”,水体资源非常丰富。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无锡的河水污染情况也日趋严重。基于这一现实情况,确立一个课题“水螅对不同污染河水的反应”。这一课题的确立,可以让广大学生对家乡给予更多的关注,建立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通过相关校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校已有的教师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来考虑开设课程,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场地来考虑开发实施课程。本校生物课题组有四名成员,都是年轻教师,善于接受新事物,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教师们实验能力较强,所以校本课程的选题可以以实验探究为基础,从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的选题时还要注意了解学校背景,学校背景包括办学历史、办学宗旨、办学条件,还有师资情况和生源情况等。综合分析学校背景,可以明确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无锡外国语学校是以外国语命名的学校,英语教学成绩显著。本校生物课题组的年轻教师,英语口语能力较强。利用学校的英语资源及组内教师的特长,可以开设以“双语教学与生物学科相结合”为课题的校本课程。这样既能营造生物课堂学习英语的氛围,开展学习内容丰富的双语教学工作;又能做到生物学科与英语学科的渗透融合,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
    最后,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兴趣与爱好来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否则校本课程将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往往是由人们的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所引起的。校本课程的选题从实践入手,生动的展示自然科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乐趣,以进一步激发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对真理的追求。例如:学校有几个花圃,定期有园艺公司来更换观赏花卉,学生对这些花卉都很感兴趣。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学生参观一年四季的不同花卉,建立一个小型温室,探究开花的光照时间与开花的关系,从而确立一个新的校本课程课题“花季是否取决于它们接受的光照时间?”通过一系列的对照实验,探究不同类型植物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从中了解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的区别。通过这一课题的确立,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的方法,享受实验的乐趣,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二、留意生活中的点滴——选题的内容必须关注“社会性”
    一个有价值、有创意的课题的产生,取决于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取决于学生对观察到各种现象的疑惑与不解,取决于学生对“解惑”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因此,组织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参观、访问,推荐阅读报刊、杂志,尽力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为学生作好选题的铺垫。并鼓励学生从自己所熟知的领域入手,对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的平凡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思考,从多角度地审视和思考问题,寻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新课题。例如,无锡是个较为发达的城市,经受着世界各地的美食冲击,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开始生食河鲜、海鲜。近些年来,无锡的一些饭店的餐桌上出现了一道叫做“炝虾”的菜,因其制作工艺简单,口味鲜美,深受消费者的推崇。学生在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提出一个疑问:这种“炝虾”是否安全呢?时下,不少河流、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细菌含量超标,甚至一些病原体寄生在虾体内,这些寄生微生物在制作炝虾的过程中能否被除去或有效杀灭呢?校本课程可以选择“食用炝虾的安全性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点滴,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在校本实验中解决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探究能力。
    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选题的对象必须坚持“自主性”
    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选题、自主探究”为宗旨的一门课程。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的收获首先取决于学生对“问题”的参与程度。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实现的,取决于学生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和环境选择校本课程的课题,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开端,有利于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与体验过程中保持较强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选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教育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并在各种具体的活动中不断强化。自主选择意识可以树立高度责任感,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可以形成遇事冷静、独立思考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选题之前,可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需求调查。在学生学习需求调查和学校资源调查的前提下,考虑教师自身才能优势,确立校本课程的课题。确立课题后还要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探究主题。我校生物课题组曾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得知,初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类的校本课程兴趣浓厚,而对一些科普类的校本课程不感兴趣,觉得枯燥乏味;而高中学生更关注一些生物热点类的校本课程,注重校本课程与新兴科技间的联系。因此,每学年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课题,每个课题探究时间3个月左右,基本一学年能完成一系列的校本课程。
    其次,教师是学生选题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校本课程的课题虽然是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来选择的,但它在实施中打破了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形成了开放式的体系。因此,学生在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课程做出选择时,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感到无从选择,或者盲目地进行选择。此时,教师在学生选择课程时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出选择课程的参考意见,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选择到自己所需的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主观能动性,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促进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正处在初始阶段。这一新生事物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扩大实践。校本课程的选题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最后又服务于生活。在今后校本课程的选题当中,难免有一些不切合实际,无实践意义的内容存在,这些都会干扰我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影响我们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分析判断,无法真正达到服务于生活的目的。所以我们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失败中成长,在成功中成熟,使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达到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斌华. 2002. 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门秀萍. 2003.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开明出版社
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