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

                            作者:周鸣芳

    张大昌先生曾在讲座上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录像机曾风靡一时,几乎家家都有,但能操作录像机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人却不多,可以说绝大多数拥有录像机的人都不会使用录像机。这是不是告诉我们新课程教学的产生和实施是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结果?而教学的主要部分——课堂教学势必要有理念上的更新!
    一. 主体地位——课堂角色革新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的,是根据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协作的21世纪的现代国际人才而提出的。既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教学结果的也是由人的发展为评价标准的,那么作为“产品”的学生是不是应该坐上教学主体的位子?
    所谓主体性,一般而言指人的参与性、独立性及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区别创新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根本标志,是衡量创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这种强调主体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必然以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为基础,这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中,形成平等的人际关系,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活动和发展。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课题时,学生猜想中除了“与物体间的压力和物体间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这两个正确答案之外,还会有其它的猜想和假设,如,认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接触的面积大小有关。此时若给严密而科学的解释,解释是“科学的”,但做法是极不科学的。这否定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也缩减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力活动,使学生对自我观点否定的同时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讲解的习惯,数学家笛卡儿说“怀疑就是方法”,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仅可使知识更易信服和理解,而且这种高度集中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本身,以及成功后的喜悦,都会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形成。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知识爆炸和信息时代来临的当今世界,学生通过传播媒体接触大量信息,往往会在某一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求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富于创造性的、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足感是在一种允许提问与自由探索的环境中获得的。
    主体实践教学需要创造合适的、必要的时空环境。例如,时空环境的开放。要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时空纬度,在时间纬度上,不求课堂几十分钟内得出结论,而是将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在空间纬度上,不能够仅仅局限与课堂和书本,要向与课堂和书本紧密联系的家庭和社会学习,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如,将自行车放入教室,师生共同讨论观察这个简单机械的集合体的各部分作用及工作过程,为了便于开展学生之间的教学交往,可将教室内课桌椅的秧田式摆放方式改造为米字形、U字形、会议桌形等,根据需要扩展教室的活动空间,开放实验室,拓展图书室、阅览室功能,配备多功能教室,建立校外活动基地等等。在课堂、生活、社会这个资源网中学生将得到最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在教室课堂上所受的限制,应该在时间上,空间上向生活、向社会得到补充,可以说课后便是另一堂课的开始,这一堂课的延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各种内容的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和操作体验,面对几十个学习的主体,退居“二线”的主导教师是否不重要了,可以任学生自由发展了呢?我们说,主动性原则虽然要求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独立探索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教师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和认知能力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方案。
    二. 开放教学过程——保持课堂清新活力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上。如上所述,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富于创造性的、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此外还有,三开放的知识系统。不局限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公式,不局限于考试范围,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成就。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四是开放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形态,如实验探究式、主题活动式、调查研究式、问题讨论式等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和创造。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仅是像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那样,只是促进积极的活动,而不管促进的是积极记忆还是积极探索。创新教学不仅指学习主体自觉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而且要求对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地探求,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积极从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如,为什么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体育运动中还有其它物理知识的运用?如何运用物理知识改进运动动作取得更好的体育成绩?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研究电冰箱内外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等等。这样的主动探索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着手,展开师生间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它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也能激励他们用全部力量去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动机,这种探索兴趣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或需要为基础,而是以物理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规律在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认识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使学生具有浓烈的探索兴趣,而且使这种兴趣与物理科学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持久的探索动机。同时这种主动探索是建立在发现学习的基础上,它不像以往教学那样依赖教师的传授和演示知识,也不像以往教学那样只要求进行应用性的练习以达到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一句话,学生探索知识的强度和力量要比单纯接受和应用知识的学习大得多。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逐渐培养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养成敢于探索的积极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倾向。而且这样的主动探索发现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还以群体间经验交流的方式表现他们的能力,使他们互相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精神。同时,同伴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谦虚与自信相结合,成为主动开拓精神的基础。例如实验探究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最为基本的科学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这样的学习过程可将各种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尽可能地转换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教材内容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今年的中考提出考察探究方法,例如,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是任何探究的首要环节。一般是给出一个问题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要求提出问题:如,将墨水滴在热水杯中会使水很快变色,根据这一现象你可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归纳法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分析与论证要素的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到。这也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分析概括能力。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未学过的物理现象,并给出该现象的一组数据或实例,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的结论:如,铁架台上固定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一端吸引着许多大头钉。现在用酒精灯为磁铁另一端加热,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大头钉纷纷落下。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考查学生“演绎”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演绎的方法是运用实验手段检验假说是否正确的实质,也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如,请设计一个实验去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此外考查学生对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情况。课堂教学若采用穿新鞋走老路的方法是不适时宜的。但不管何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性实践将是创新教学的主要特征。
    三. 多层次评价——正确评价课堂效果的理念
    学习过程是学生情意、行为、能力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价值并不在于学习结束获得某种有形的结果上。就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的成功或失败,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本身,是更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中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在探索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对问题的钻研精神,计划的合理性,合作态度和方式,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初中物理教学的学习途径是多样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关心不同,探索的角度、方式不同,因而所获得的答案和学习结果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对于多样性的学习结果,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去评价,则限定了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显然是不适宜的。同时,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或技能,还有很多是情感的体验,关于社会、自然的理解,具有个性的思考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了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获得自我肯定的功能,学习评价必须依据学生个人的基础和特征进行,即以个人进步程度为评价的纵向比较为主,个体差异的横向比较为辅的档案式评价。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当得到积极的鼓励和强化。教师不仅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变化,而且要引导学生评价、认识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
    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体现创新教学的优越性,和真正做到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能否将这一思想贯穿课堂教学中是衡量创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课堂是一个舞台,演什么,如何演,怎么演更好,是一门永远没有最好答案的学问。你可以借鉴人家的经验,但由于学生、教学内容等等的区别,你不能照搬别人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没有最好的上课形式,只有更好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组织形式,而每位教师将会为此而努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