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进以及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已成为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积极回应的重要命题。
常青外国语学校立足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秉持 “鼎新力行”校训精神, 恪守“尊重差异、发展潜能、提升素养”的育人理念,通过系统化、科学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推出了《学科素养测试与评价》素养成长手册。成长手册首先于小学学段推行,旨在以素养为导向,以评价为支撑,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聚焦素养,构建校本育人新体系
“双减”不是减数量,而在于提质量;不是在“减”中弱化教学,而是在“精”中优化方式。
我校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要求,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与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青联合名校,选派骨干教师参与,认真编写《学科素养测试与评价》素养成长手册,正是为了深度落实这一理念。丛书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突出素养立意,强调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迁移与运用,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答题”走向“做事”,从“积累”走向“素养”。该丛书的推出,不仅体现了我校对政策精神的精准把握,更彰显了我们在校本化实施路径上的前瞻性与创造性。
科学研发,彰显课程训练新高度
没有校本研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因校施策;没有科学设计,就谈不上训练的真正优化。
在当前严禁教辅材料随意进校园的背景下,学校自身的课程研发与训练设计能力尤为重要。常青外国语学校依托小班化教学优势,汇聚名校长、学科专家与一线骨干教师之力,数易其稿,终成此套《学科素养测试与评价》素养成长手册。其突出特点体现为“四性”:
情境性:贴近真实生活与学科应用,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实用性:与《课标》同步、与教材同频、与课堂同行,题量适中、梯度合理,切实服务于教与学;
开放性:鼓励多元思维与创新表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弱化机械记忆,强化思维过程,推动学生主动建构、深入探索。
这不仅是训练材料的升级,更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体现,是常青教育品质的可视化承诺。
因书施策,推动教学行为新转变
好书还须善用,善用方有大用。
《学科素养测试与评价》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导航,更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托和课堂转型的有力抓手。希望常青全体教师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全面研读,理解理念:深入把握素养成长手册的编写意图、结构设计与评价标准;
整合课程,系统实施:将课标、教材与素养成长手册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评一致;
鼓励自学,培养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自评自测,提升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
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依据评价反馈提供个性化支持,助力每个学生获得成长;
反思教学,持续改进:基于数据与现象调整策略,实现专业自觉与教学进阶;
协同家校,共育素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庭科学陪伴、形成育人合力。
唯有如此,素养成长手册才能真正从“印刷品”转化为“生产力”,从“训练工具”升华为“素养载体”。
面向未来,书写常青教育新篇章
作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坚持“立足基础、着眼长远、阶梯培养、整体育人”。素养成长手册首先在小学阶段使用,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奠基素养;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初中、高中,形成贯通式的素养培育与评价体系。我们坚信,通过《学科素养测试与评价》的科学使用,常青的课堂将更加聚焦思维、更加贴近生命、更加指向未来;常青的教师将更加善于研究、更加勇于创新、更加臻于专业;常青的学生将不仅赢在成绩,更胜在素养。
让我们以常青外国语学校学生素养成长手册推出为契机,精研训练、优化教学、科学评价、全面提升,共同肩负起为未来奠基素养、为时代培育新人的教育使命!
由此,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常青,是值得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