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看看月亮 看看星星 看看日升日落

那也是可以的。

                                      ——陈瑜《少年发声》


暑假前夕,高中部同学自发组成记者团,采访刚毕业的高三学长学姐们,于是,便有了这些珍贵的「聊天记录」——来自少年的声音。那些带着少年气的回答,像一颗颗闪着光的星子,落进夏天的风里…


 “他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理科男。”

——Grade 10-1 冯茜莹 

微信图片_2025-08-24_134936_363


本期特邀嘉宾

Grade 12-1 李盛霖学长

“珍惜当下的时光,人生只有一次高中,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选择舍弃什么,下定了决心就不用后悔。”

微信图片_2025-08-24_134942_385


冯:首先,很荣幸李盛霖学长乐意接受我本次的采访呀!在学校经常听老师们提起你呢

李:哈哈,谢谢,我也很荣幸能接收冯同学的采访

冯:这次采访呢……并不局限于成绩不过听说学长考的很好!(注:学长李盛霖在2025高考中获得总分645的好成绩 )所以也会问些学习方法

李:哈哈,过奖过奖,我会认真回答的

冯:那么,就先问第一个问题啦。关于知识点这一块,我们都知道平时一堂课可能会存在大量知识点要学的情况。现在考完后回望,有哪些当时认为“绝对重要”的知识点,现在看来其重要性被高估了?反之,又是否有一些当时被忽略或边缘化的能力(比如说批判性思维、情绪管理等等)现在意识到它们其实至关重要?

李: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其实没有任何一个知识点是被高估的。

每一个高中老师都会和学生说,高考题最大的特点不是难,而是新。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考到的可能。需要的不仅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了解的细致程度,更是对知识整理归纳,熟练掌握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大面积地去记,去背固然有用,但知其所以然是更好的办法

对于后半个问题,我认为情绪管理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就拿我的例子来说,一模我的语文考的特别懵,考完以后就垂头丧气的,多少影响了后面几门的发挥。有过这个经历,我的情绪管理,或者说是心态管理就成熟了一点。其实这次高考我语文也没怎么考好,而且拿到题目也是有点懵的状态,但是有了上次的锻炼,这次就比较从容,至少没有影响后面几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要带着自信去做题。

冯:学长是否有些自己理解知识点,还有课后整理记忆,以及复习的小技巧呢?

李: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上课如果有没听懂的一定不要当时就使劲想,这样非常容易miss之后很大一串知识点,想两下想不出来就做个记号,下课去问老师

还有最后一步也很重要,就是有空一定要把这个知识点和当堂课讲的其他有关联的知识点放在一起,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

至于复习,我觉得可以弄一本个性化的本子

对于每一门课都是(比较少的可以合并在一本本子上)。然后可以用自己看得懂的语言尽量简洁明了地整理每一个错过,不熟,或者是别扭的知识点。这就方便考前的复习了,因为这些知识点肯定都是先前花大量时间钻研的,考前要做的就是激活他们。

冯:这点真的很重要!

当时想不明白在课堂上想真的会导致心不在焉从而错过好多也很重要的知识点啊,希望我和看到本次采访的学弟学妹们都能改正这个问题啊,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听起来非常有用啊,从学长这儿又学到很多。

冯:既然知识方面的建议说完了,那除了知识,高三这一年高强度、高压力的经历,是否在你身上留下了哪些不那么明显但可能影响深远的“印记”或“后遗症”(思维习惯、情绪反应、看待世界的方式等)?你打算如何与之相处呢?

李:后遗症我觉得还好,感觉没给我留下什么后遗症哈哈哈。但是印记我倒是有一个,就是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我非常幸运,我也非常感激我的老师(语文王倩倩老师)和我自己,能坚持下来,在这条不属于我的道上开出路来。虽然最后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但是我的收获远不止于此,我想我真正明白了过程的重要——尤其是考前的那一个星期,基本上每个课间都去老师那里,要么做题要么讲题。我觉得这个经历会对我以后遇到难度很大的事情的时候能有面对他的勇气。有句话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我觉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杀死一只知更鸟》

冯:好厉害(惊叹

在得不到及时的很明显的反馈后也更加容易泄气和松散,学长能有勇气坚持补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这样的毅力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李:顺便说一句,别的我不知道,语文不好一定要趁早,因为语文就是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硬磕也磕不动

冯:hhhh语文真的是这样,很吃老本的一门学科在采访的过程中其实我始终能感受到学长还是很健谈的,并且也很有文学素养,由此已经能证明你为了语文所付出的努力都是有结果的

李:没有没有,我还有很多要学习

冯:学无止境嘛,至少目前你已经是我们很多人的榜样了

李:其实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千万不要一个人死磕,一定要找老师!老师一定是对你的学习情况和状态最了解的人。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以为做作业的时候问别人顺带着问过程问思路就会了,这和自己做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样,自己刷题的时候也切记不要做一题对一题。这二者都不能达到独立做题,完整地做题的训练,效果更是会大打折扣,而且还会欺骗自己,以为自己都懂。我建议是第二天听老师讲,因为老师的思路更成熟,而且老师更熟悉学生一般会卡在哪一步,从而有侧重地讲。至于作业,不会的可以诚实地空着,如果这一天晚上有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理一理自己的思路,看我得出了什么,我需要什么,这之间的桥梁找到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冯:除了高三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之外,我还想谈谈关于未来,因为学长的成绩很好嘛,我相信可以也可以上岸很好的大学呀!!所以我就想问问学长

你觉得大学究竟是平台还是滤镜呢?很多人将大学视为改变命运的跳板。那在你看来,大学更像是一个提供资源的平台,还是一个可能美化现实、制造新幻象的“滤镜”?

你期待大学真正带给你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李:跳板我觉得不太恰当,适合自己的圈子才是最好的,太高或太低都难以融入。同时,进入大学,集中力量学习一个单独的专业,掌握一门的技术,是给我们在社会中立足的资本,这是毋庸置疑的

冯:是这样的,之前我经常看到人说本科没有那么重要,还可以通过考研达到新的平台,但我始终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幻象。

李:从学习角度,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大多都是基础学科,好比工科,像高数,线性代数这种基本上80%以上的学科都要学,专业课占比并不大。所以会有些学生在报专业的时候因为分数不够,先报目标专业所在学校的次一点的专业,或者直接数学系物理系这种理科,然后学习基础课的同时选修目标专业的专业课,然后在大二大三选择转专业或者考研保研到想去的专业。而到了研究生,学习内容会进一步细化,学的东西专业性会更强,甚至在专业里面还要分专业,这就各不相同了。但是这不代表本科可以不认真对待,因为基础学科的基础如果没有打牢,后面的学习也会问题百出。

而从另一方面看,大学和研究生都是一个和圈子里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将来这些人也会在相似的行业上发展,我认为知识和人脉是人生当中同样重要的财富

其实有的时候我也觉得,让一个刚高考完的毕业生,在2个星期的时间里面,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中去了解情况,去抉择,去填满那40个志愿,也挺不公平的。有的本科生上了四年学还有校园里没去过的地方,却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做影响4年的决定

但是我又想,人生毕竟是探索的过程,早些年的人上大学时了解的信息比我们还要少,该怎么学就怎么学,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呗。我们既然没有办法知晓全部,那就保留一点神秘感(至少这样出意外了落差也不会太大)。

冯:学长说的特别细致也很客观,感觉对我之后填报志愿之类的也会很有用的

果然听过来人的意见还是有用的,当然之后我们肯定也会根据个人情况而做变通

李: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冯:学长还有没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呀?以及有没有一些对未来的自己的寄语呢?

李:我还是对大家再说几句吧。珍惜当下的时光,人生只有一次高中,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选择舍弃什么,下定了决心就不用后悔。现在先不要管做的怎么样,哪怕只是误打误撞,只要肯付出时间精力,将来回顾这段经历,你一定会感谢现在你所做的一切的

冯:哈哈哈学长还是很幽默的,思想的成熟度都是跟着阅历涨的嘛,你的建议相对于我们而言已经很成熟很有用了,而剩下的就是我们要做的选择性参考和借鉴了。谢谢学长在本次采访中发表的意见对我们的忠告以及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方法呀!

李:不客气,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找我。


微信图片_2025-08-24_134948_208

——采访手记


这世界的每一份相遇都很奇妙

从学妹-学姐 学弟-学长

到彼此生活里的良药

那一刻 “友”你真好啊

少年发光 生活有糖

和有趣的人分享

才不枉 锡外一趟


听见你们的声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