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爱的

当我们被充分爱过之后

爱会漫溢出来

让我们具备了爱别人的能力

                                                              ——陈瑜《少年发声》


暑假前夕,高中部同学自发组成记者团,采访刚毕业的高三学长学姐们,于是,便有了这些珍贵的「聊天记录」——来自少年的声音。那些带着少年气的回答,像一颗颗闪着光的星子,落进夏天的风里…


我想,我会更加坚持做支教的梦想!

——Grade 10-1 侯佳怡

微信图片_2025-08-24_132219_586


本期特邀嘉宾

2023届 Grade 12-4 闫睿学姐

“高中教会我们在集体中保持个性,在约束里寻找自由——这种矛盾的平衡,正是它馈赠给成年礼的独特智慧。这些都是无可替代的。”

微信图片_2025-08-24_132235_239


侯:闫睿学姐好呀!特别感谢你百忙之中愿意在线上接受我们的采访~

闫:能被学妹采访也是我的荣幸哈哈

侯:这次采访我们想请您以“过来人”身份,分享些高中独有的成长感悟,给学弟学妹们一点不一样的视角。因为一直有在关注学姐的日常动态~学姐是学了师范专业是吗?(激动

闫:是的,我现在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英语(师范)专业。

侯:(学姐看起来就很像那种温柔的老师~)我也一直尊敬并向往着当一名教师,但这个专业似乎在理工科被大多数人追捧的当下并不受太多人看好,学姐当初坚定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是什么呢?

闫:当老师是我在志愿填报前便确定好的。

我觉得我特别幸运,从小学到高中,一路上我遇到的老师都很好,在每个转折点,或是每个低谷,都有这些老师帮助我,托举我,让我一步步走到现在。可以说遇到的这些优秀教师榜样,也是让我坚定教师理想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当然不止如此,我一直很向往讲台,我能感觉到站在讲台上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教师这个职业与我而言本身就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

侯:听了学姐的描述我似乎对教师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大概这就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相信学姐会成为一名非常非常优秀的教师的!

闫:谢谢呀

侯:关注到学姐最近是在支教是吗——!支教生活好像一直在大家的概念里是很苦很累的诶——但我看学姐的朋友圈记录支教日常似乎是有苦也有甜的,学姐可以分享一下嘛?

闫:是的。我现在担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澄江薪火”广西支教队的队长,正在广西省河池市都安县进行支教。支教是我在上大学前便一直向往的事情,我觉得大学四年光阴不可虚度,一定要做一些于自身、于社会、于国家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报名了支教,并通过层层选拔,如愿加入了支教活动,担任了队长。

其实我之前并没接触过支教活动,对它的了解也仅停留在别人在网络上的分享。

首先不得不承认,支教确实辛苦,更何况我是队长,要着手组织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要与当地县团委等各个负责人联系对接,也要安排各种调研活动,前期的准备活动便让我感受到了支教活动的不简单。后面到达支教点后,也是有各类突发状况。我在第二天户外调研时,还不幸中暑。而且前往支教点后,发现那里的青空间是没有空调的,条件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差的。

但是支教其实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当你站上讲台,把知识传授给当地小朋友的时候,你是幸福的;当他们对着你道谢,悄悄地把小礼物送给你的时候,你是幸福的;当你看到他们满头大汗,头发已经一缕缕地贴在额头上,还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你,认真听你上课,你也是幸福的。甚至你什么都不用做,仅仅是在那里看着那些小朋友,你都能感受到一种幸福。永远要和年轻、纯净、鲜活的灵魂交流,他们能给予你的力量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支教,不仅仅是我在教他们,他们也在感染我,我们在互相赋予力量。

侯:关于支教意义,你也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不是单方面奉献,而是双向治愈。听完学姐的分享——我想,我会更加坚持做支教的梦想!

侯:考虑到与采访主题离不开的高中也是基础教育的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所以也想问问关于高中本身的问题,学姐,如果把高中三年比作一种天气,你觉得最贴切的是?

eg:梅雨季——持续的潮湿与偶见的阳光

雷阵雨——压抑和爆发的双重切换

太阳雨——一边哭一边看见彩虹  

又或者是……

学姐为什么选它?有没有某个瞬间特别像这种天气?

闫:高中三年于我而言是一场太阳雨。我的高中偶尔下雨,尤其是高三。跟大多数高中生一样,我也会因为学不懂数学而崩溃,因为大大小小的考试而紧张、焦虑,我也时常担忧自己能否考上好的大学。但是就像上文提到的,我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用专业的教学素养和真诚的育人态度温暖我,一遍遍告诉我“你可以”“你能行”。这些都犹如阳光,把我的高三照亮。

侯:这种晴雨交加的感觉太精准啦!青春的晴空从不怕淋湿——因为总有人举着光等在前面,我们也始终坚信“阴雨之后总有晴空”!

侯:结合实际——学姐已经感受了一年的大学生活,相较而言,你觉得高中这段经历最不可替代的地方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让高中生活区别于你之前和之后的人生阶段?

闫:我个人感觉,我可能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像高中时代一样拼命了。它像压缩饼干,把自我认知、抗压能力、时间管理等生存技能密集打包进三年,这种高浓度成长以后再难出现。

高中也是最后一个所有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奔跑的阶段——早读时全班齐声背诵的课文,晚自习笔尖划过的同一套试卷,甚至课间操时抱怨天气的默契。这种集体共鸣感在大学分散的选修课和未来多元的人生路径里很难再现。

同时,师生关系也是不同的。班主任会记得住每个学生的薄弱题型,课任老师会为一道题争论到下班——这种被全面“看见”的感觉,不同于大学导师的放养式指导,也不同于职场领导的绩效关系。

总而言之,高中教会我们在集体中保持个性,在约束里寻找自由——这种矛盾的平衡,正是它馈赠给成年礼的独特智慧。这些都是无可替代的。

侯:是啊。高中带给我们的从来都不只是那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人生的答案从不局限于课本之内。

侯:说到成绩,这好像是每次考试都会让同学们无比紧张的源头,学姐在应对考试压力时,有没有什么能给自己动力,缓解压力的小诀窍?

闫:我想要告诉大家的,也是很多个老师告诉过我的——紧张焦虑还有很多坏情绪,它们的存在都有它们的价值。永远不要想着如何克服它们,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承认这些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告诉自己“我的紧张是正常的,没有人会不紧张。”只有你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你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它们对你的影响。

然后我们可以把恐惧具象化,考前可以准备一个“焦虑本”,把最担心的结果(比如"数学不及格")写成最坏的版本("会影响我总分,会被嘲笑"),然后反问自己:是否有应对方案?往往写到最后会发现,恐惧其实被自己的想象放大了。考试本质上是我们和过去自己的对话,而不是与他人的竞赛。“真正的成长不是分数跳动的那一刻,而是你每天收拾好情绪重新坐在书前的那个瞬间。”

这些是我这个考前特别特别容易焦虑的小女孩一些小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侯:好——!我们“允许一切发生”!

侯: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啦——学姐有没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or心灵鸡汤!

闫:我想说:“请相信 相信的力量”。

这句话其实也不能算是鸡汤,是物理学。量子力学里有个现象:观测者的期待会影响实验结果。而人生也一样——你内心真正相信的轨迹,会在暗处悄悄生成引力。

当别人说(或负面心理暗示)“你不行”时,假装自己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对着过去的自己说:“别怕,那个关键转折点,你其实做到了”。

最后送你一句我贴在笔袋里的话:“你担心的结局,90%不会发生;而真正改变你命运的,往往是那些你毫无准备的随机事件。”

侯:好的!谢谢学姐!就像“自我暗示效应”一样,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抱有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会引导它成为现实。

侯:再次感谢学姐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次访谈真的收获太多太多啦

希望我们以后多多交流呀!

闫:嗯嗯!以后多多交流~也谢谢学妹呀,问题都问得很好哦。


微信图片_2025-08-24_132252_278

——采访手记


这世界的每一份相遇都很奇妙

从学妹-学姐 学弟-学长

到彼此生活里的良药

那一刻 “友”你真好啊

少年发光 生活有糖

和有趣的人分享

才不枉 锡外一趟


听见你们的声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