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在实实在在的日常关怀中,给学生具身化、在地化的体验,让他们从中获得蓬勃的生长力。为此,常青外国语学校正在“鼎新力行”。
——写在前面的话
七月底,无锡市教育局举办了2025年度中小学“校园餐”工作培训班。培训班上,共有五家单位分享工作经验,宜兴市常青外国语学校就是其中之一。常青是无锡市民办学校的唯一代表、宜兴市一百多所中小学的独此一家。
常青食堂办得好,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姚建光校长主政宜兴外国语学校时,就提出 “先进食堂,再进课堂”,言辞恳切,匠心独运。主持常青工作后,他积极倡导“五好”育人方略——吃好、睡好、运动好、心情好、学习好。 “吃好”被列为评价标准“第一好”,并淬炼为常青育人体系中的“第一课”,既有思想,又有落实。于是,教育风景,常青独好。
零距离:安全管理的教育隐喻
室堂合一:责任落地的空间设计
“指挥员要身处听得见炮声、看得见炮火的地方”,这是姚建光校长常说的一句话。在常青食堂管理员办公室,可以听到粗加工间的叮铛声响,可以闻到烹饪区的烟火气息。这种物理空间的“面对面”,正是责任担当的“零距离”。由此,食堂管理员“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在此凸显,“问题不过夜”的承诺得到兑现。这种“办公室就在食堂”的管理哲学,体现的正是校长和食堂管理人员的务实作风。
“我在现场。”管理者的在场感,是安全感最朴实的基石。
双轨并行:民办机制的灵活担当
民办学校在供应商选择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却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系数。常青以“集中采购+随机抽检”双轨机制破题,严苛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与动态淘汰机制,筑起食材安全的“硬杠杠”。常青食堂管理的铁律是:生熟分区存放,双人双锁留样48小时,全员持证上岗,每月两次刚性例会研究反思工作。常青的食堂,安全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操作的习惯与制度闭环。当常青代表民办学校、代表宜兴,在无锡市“舌尖上的安全”现场会分享经验时,其意义远超技术交流。常青用行动证明,在守护师生健康底线上,其担当与标准慎终如始,一丝不苟。因此,常青获得了宜兴市AA级“健康食堂”、无锡市营养健康食堂的光荣称号。
安全无小事。安全一直是教育的起点,而非上限。
五心餐:舌尖绽放的教育光芒
“赏心”之变:从周周不同到审美体验的升华
周周不重样的数十种菜品,分时烹饪,保障每一批用餐的学生都能吃到“锅气十足”的时蔬。恒温餐台精准调控,守护着每一份菜肴的营养与温度——常青以“百变盛宴”对抗味蕾疲劳,将饮食的多样性升华为对个体差异与生命活力的尊重。从营养师精确制定的带量食谱到中西融合的创意佳肴,常青的每一餐都是科学膳食与审美体验的融汇。
“舒心”之选: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尊严的觉醒
刷脸自选模式,让常青的食堂变成了“舌尖上的自助王国”,颠覆了“打菜阿姨手抖”的刻板印象。在这里,学生手持餐盘,化身“餐桌指挥官”,自由挑选心仪菜肴。选择权在握,“光盘行动”便从外部纪律内化为珍惜食物、尊重劳动的自觉尊严。当选择成为习惯,自主便在觉醒中成为人格的底色。
“精心”之匠:从一锅一勺到教育温度的传递
常青特聘三位专业主厨领衔的团队,在灶台间倾注匠心。从元气早餐的营养煮蛋到高考冲刺的“金榜题名”套餐,每一份餐食都是看得见的真情。帮厨阿姨前置处理、厨师分时烹饪,每一个环节都严谨有序,既保证了品质,又兼顾了时效。匠人之心,在烟火气中传递着对师生最本真的关怀。
“暖心”之意:从节日特制到生动课堂的演绎
清明青团、端午粽子、冬至腊八粥……食堂化身传统文化工坊。阿姨们现场教学,学生在氤氲香气中聆听节日故事,排队等待化作沉浸式文化体验。一碗冬至腊八粥赢得家长刷屏赞誉,印证了食物是文化基因最温润的载体,食堂是情感连接最生动的课堂。
“放心”之诺:从明厨亮灶到服务育人的追求
常青的“明厨亮灶”不止于物理透明,更延伸至“互联网+云监督”,热心家长实时在线守望。严格的食物留样、质检流程,让安全承诺可追溯、可验证。留言箱的设立与快速响应,让服务在互动中精进。食堂对窗口阿姨服务态度与语言的专项培训,将“服务育人”理念落在最细微处。信任在阳光下生长,安心在细节中铸就。
第一课:由此及彼的教育升华
“第一好”即“第一教育”:身心成长的哲学起点
常青管理团队将“吃好”置于“五好”之首,绝非随意。这一理念深刻呼应着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哲思——人格的完整塑造,始于对生命最基本需求的郑重关怀与科学满足。常青的实践昭示:一顿安全、营养、自主、愉悦的好餐,是身体成长的基石,更是情感发育、习惯养成、价值认同的起点。“第一好”实为“第一课”,关乎胃囊,更滋养心灵。
“具身化”即“具身学习”:情感温度的升维之源
孩子在“五心”食堂中自由选择、感受匠心、践行光盘、品味文化,这一过程不仅获得热量与营养,还是一场深刻的“具身化学习”(Embodied Learning):秩序感在自觉排队中内化,责任感在珍惜食物中萌芽,文化认同在节令美食中悄然生根,自主意识在点餐决策中强化。由此,知识、态度、价值观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转化为内在的、持久的情感温度与行为模式。当味蕾记住了幸福,心灵便找到了生长的方向。
“食堂好”即“食堂课程”:育人链条的完整闭环
姚建光校长先“进”食堂,再“进”课堂的学校管理理念,勾勒出的是常青完整的育人逻辑链:吃好睡好运动好心情好中孕育的强健体魄、饱满精神,是高效学习(学习好)不可或缺的序章。食堂并非孤立的服务单元,而是常青教育教学的有机延伸。一顿好饭里,藏着习惯的养成、尊严的体认、文化的浸润,最终指向“培养完整的人”。
从宜外到常外,姚建光的管理智慧,始终如一。他将宏大的教育理想,疏解为“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细节。在常青,安全、自主、匠心、文化与尊严,如同精心调配的养分,通过舌尖的具身化体验,渗入学子心田,转化为蓬勃生长的内生力量。当常青学子深刻感受这份由胃及心的温暖,他们将拥有对生活品质的感知力、对自我选择的掌控力、对生命馈赠的感恩力。
一顿好饭生发的生命滋养,是常青外国语学校写在餐盘里的教育诗学,也是对“先进食堂,再进课堂”八字箴言最动人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