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经过三天的学习,感受到自己的口语进步飞速。原本一节课听着很费劲,还有好多听不懂的只能靠猜,现在几乎都能明白老师的意思了。看来语言环境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了加拿大著名的乔治堡。乔治堡(Fort George),也被称为乔治要塞,座落在尼亚加拉河到安大略湖入口处的风景如画的小城Niagara-on-the-Lake(今天的尼亚加拉滨湖小镇)边,它是1812年到1815年美加战争期间英国军队总部所在地,也就是英军的司令部,这场美加之战确切地说是美英之战,那个时候,加拿大还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这座重要的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跟着人们的脚步,我们一直向乔治堡内部走去,在大门口就看到穿着当年英军制服的人正在列队,红白相间的衣服,让我们瞬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极具时代特色的向导阿姨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队列训练和军乐队演奏,并有幸和他们一起合影。

接下来向导带我们进入不远处的一栋小楼,这是军官们的住所,卧室里面是英伦风格的床,铺着淡绿色图案的床罩,围幔也是相同的图案,就连梳妆台上都铺着一样图案的桌布;沙发也很讲究,布艺的沙发罩上是漂亮的花鸟图案,走进餐厅,餐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餐具也是非常高档的,还要漂亮的烛台和酒具。看得出来,当初主人的布置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走进操练场隔壁的小楼,这里是士兵的营房。英军士兵的营房里,与军官的住所有着天壤之别,简陋、单调,拥挤,但很整洁,床铺一排排整齐排列,但与我们常见的中国军队整齐的内务相比相去甚远,铺盖叠得太随意了。

几个士兵很迷茫的看着我们这些不素之客。不过没关系,墙上的士兵制服穿在身上,我们就立刻亲如战友了。

12.webp (1)

Day 5

上午我们做了手工课,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不过其他同学也很厉害。来看看你我们的作品吧。

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是一部十分精彩的电影,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加拿大的巧克力工厂。

同学们满怀好奇心走进空气中飘巧克力香味的工厂,从诱人的巧克力味中回过神来,将视线转移到玲琅满目的巧克力商品上,同学们在货柜间细细欣赏这些艺术品似的食物。过了会,老师让我们集合准备去工厂车间,为追求纯正的巧克力,我们都要戴上纱帽。自然也有朋友戴出新花样。排队洗完手之后,我们便转身进入了车间。眼前是一台台机器,大家拍了许多照片后领了序号开始做巧克力。旋转的小机器里盛着巧克力原浆机器均匀的转动看的我们垂涎三尺。我们用勺子将原浆倒进模具,再将模具放入机器进行加工就做出来。倒的原浆十分稠,需要敲打混匀。我做了一只猴子也有同学做的是花、太阳、月亮、胡子、笑脸等图案,不仅可以用黑巧克力,白巧克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有点太甜了。将原浆倒进模具,再将模具放入机器进行加工就做出来。倒的原浆十分稠,需要敲打均匀。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又开始做第二个草莓巧克力,方法很很简单,沾上浓稠的巧克力酱,拉花,放进冰箱即可。

这次的巧克力制作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巧克力的制作与甜美。当然人也要经历颠簸放平心态,才会变甜。

Day  6

哈哈哈,我们终于从乡下到城市里去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校车,多伦多一直是我梦寐以求要去的地方,捏人在车上睡觉,而我没有,我趴在窗前望着,从house到flat,只是短短2小时的车程,一丝阳光透过车窗照耀到我身上,让我们睁不开眼,在恍惚之间我看见了不一样的城市,说是上海,不像。说是纽约,不是。这里有着 各国的风土文化,这就是多伦多……

29.webp (1)

我们首先来到了多伦多大学,大学里里外外都透露着博学的气息,匆匆走过的学生,上课迟到的老师。不管是金头发的欧洲人,还是亚洲的黄种人,这里都有。看着这里的哥哥姐姐,我不禁想要努力的学习,将来创造一番事业……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多伦多广场,这里简直是文化交融中心,特别一提的是,这里的汉堡非常的好吃,咬下去,不管是面饼还是肉饼里,都渗出浓浓的汁,让人精神振奋……

当然,来多伦多市区的主要目的是shopping,我们来到了全市逼格最高的商场,这里的物品不禁让我琳琅满目,小到贴纸,玩具,大到aj,prada,Nike,各种的品牌让人眼花缭乱,一进商场,我就跑去玩具店各种的玩具都有,都具有着浓浓的本土文化,像乐高天际线的cn塔,还是国宝,这里都有。很可惜,这里没有大家期望的AMOZON GO超市,当然,到国外,当然要去电子产品点哈哈哈哈,35刀的手机不禁让我眼前一亮,这里像Google pixel系列也都一应俱全,我们也体验到了在国外购物的感受,非常自由。

时间似箭,很快我们都要回学校了,多伦多也像个堵城,和北京有的一拼,这里马路上车水马龙。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多伦多,这里的风土人情会让我怀念,希望有生之年我还回来吧,我也希望大家能来到这个城市,同时我也感谢我的学校外国语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也非常感激同行的老师!

撰稿人:初一11班 孔苏豫

初一4班  过泓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