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张万祥,曾给青年班主任提过20个忠告,其中的第18个忠告是:务必给自己一点闲暇和休闲的时间,让生命可持续发展。

    在竞争激烈、只争朝夕的当下社会,老师的话无疑是对每天只顾“低头拉车”的青年班主任们的当头棒喝。很久以来,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告诫我们要积极入世,努力有所作为。仿佛放慢了脚步,甚或停下来稍歇片刻都是消极颓废,都是不思进取,都是荒废青春。殊不知,青春可以用来忙碌奋斗,但却不是用来燃烧的,烧完了,除了留下点灰烬,留下点青烟,别的还有什么呢?

    埋头苦干固然没错,某种程度上,你忙碌的身影还会博取领导的好感与赞誉。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暴露出许多问题。

    其一,工作缺乏方法与条理。找学生谈话、备课、管纪律、与家长沟通等等,从早到晚,在忙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的同时,似乎做了很多事情,但又似乎什么都没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简单重复劳动,在消磨青春激情,消耗健康体魄的同时,也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了一名办事员。实干无罪,实干加巧干更能彰显出工作的智慧。愚公移山的精神令人感叹,但其做法却值得商榷。一味猛打猛冲只能逞一时之能,一鼓不能作气又该当怎么办呢?因此,忙碌工作的同时,更需要放慢脚步,理清工作头绪,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找到工作方法。所谓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其二,工作效率、工作能力较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方面可能说明事情确实多而杂,另一方面可能也正说明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能力不足。所以,“鸡叫做到鬼叫”的不一定是优秀的。你也无需整天抱怨事情多到做不完,因为那也许恰恰说明你不会工作。

    其三,不懂得反思与总结。如果一味死干、不知反思,那么我们永远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无目的无节制的忙碌,只会消磨才智,禁锢潜能。机械化的运转,也只会遏止生命的正能量。在你把自己训练成熟练工的那一天,就是你成为一名“匠人”之时。有时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会不会思考,会不会在反思中吸取教训、提炼经验,从而提升自我。

    其四,不懂得劳逸结合。有人说,一个会休息的人,才是会工作的人。仔细体味,这句话其实饱含深意。会休息,才可能有好的体魄,好的精神状态,工作起来也才可能更带劲更有活力。会休息,才有时间用来思考,把问题想清楚了,工作起来才可能有正确的方法,才可能事半功倍。会休息,才懂得生活的真谛,才能更好地理解工作。诚如洛•皮•史密斯所言“假如你正在失去悠闲,当心!也许你正在失去灵魂。”试问,一个连灵魂都没有的人,又如何能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呢?

    其五,缺乏前瞻性与终极关怀。只知道作业还没批好,课还没备好,或者心急火燎地想着还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做的人,很可能是执着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不能着眼未来、统筹兼顾,对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工作有谋划布局。少了前瞻性,只能是急功近利。反之,则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即当下事要服务未来,既解决眼前问题又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无意贬低日出而作者的辛勤劳动,也许他们他们练的是大巧若拙的降龙十八掌,终有一天会成为教育界的“侠之大者”。但前提是,他们练的确实是降龙十八掌。如若不然,我们不妨在拥有山的沉稳的同时,注入点水的灵动,让我们的生命更丰富更健康。不妨像老师说的那样,给自己一点闲暇和休闲的时间,让生命可持续发展。

    张老师的话既是对青年教师的关爱,又是对青年教师的期许与工作上的指导。说是关爱,青年教师不能过于劳心劳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钱没了也就什么都干不成了。说是期许,青年教师不能沉浸于事务性工作而不知自拔,务实且善于思考才能有发展有提高。

    让我们在关爱与期许中留一点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