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岗位上已是第6载,可总觉得有时迷惘无措,有时力不从心。开学伊始,校长把一篇文章复印分发给我们每个班主任,对我而言确是指点迷津的良药。
《给青年班主任的20个忠告》,今天我想以解读句子的形式来谈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悟。
一、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
对于这句话,我深表赞同。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每每观察身边的老教师,汲取他们的经验方法为我所用。可是对他们而言游刃有余的方式,对我却是东施效颦,怎么用怎么别扭。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我恍然大悟:我们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定性不大,可塑性强的孩子,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于是我改变方法策略,在借鉴前辈同行可行的方年,汲取适合自己的,舍弃自己不擅长发挥的,大胆地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式,果真也算得心应手。
二、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个幸福与快乐的人,而年轻的心是产生幸福与快乐的源头。
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每天所接触的事确实较为繁琐,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疲惫的心理。有时面对孩子们反复出现的错误,鸡毛蒜皮的纠纷,往往会采取不耐烦地处理方式。可是有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的工作本来就是如此,教书育人本就不是一步登天的事。孩子们的反复错误的正常的,是被允许的,犯错纠错的过程,本就是一种成长与磨练,难道我们已苛刻到连孩子犯错的机会都不给了?那样的急功近利的心态简直是太可怕了。这样一想,心中的抱怨就放下了,心境开阔处理起问题来,也就事半功倍了。事实证明,启发鼓励远比谩骂苛责来得有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耐心的说教,总能让孩子们如沐春风。看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相处,青春活力仿佛也属于我们,这时才感受到这份工作给予我们的其实远远多于我们付出的,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埋怨的呢,享受工作的过程,享受孩子们给予我们的青春,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三、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纪录的管理者、生活的关怀者、学习的引导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可以说,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
偶然的,有一次和家人谈起学校里的特殊学生的特殊表现,作业拖拉到一节课只抄写三四行字。家人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他说:“孩子表现在外的东西,都是有内在的根源的。”是的,我们与其去堵,不如去疏。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弟弟在家老是抢他心爱的玩具,妈妈又多少偏袒小弟弟,他心理上有一种被人忽视的失落感,缺少安全感。摸清根源后,我找来他妈妈谈话,共同寻找方法,达成共识,保管好他心爱的玩具,并答应他若学习上能加把劲,可以考虑给他购买他心仪的玩具。虽然和孩子谈这样的条件看上去很幼稚,但从孩子的内心深处出发,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幼稚一回又何妨?
四、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利。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
出自美国教育学家海姆·吉诺特的这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 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时插嘴,排队时讲话,上体育课时损坏体育器材,上音乐课时差点把座椅给拆了……要说起他的“劣迹”真是半天都说不完。所有的
20个忠告,与其说是忠告,不如说是我们自省的镜子。放在案边,时常翻阅,每每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感受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述的。我想作为一个青年班主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