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兴趣靠培养

  数学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上古结绳记事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数学无时不在闪耀着其独特的光芒。然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中所呈现的数学,往往是数字的罗列、公式的堆砌以及定理规则的赘述。我认为,要使得数学的魅力在基础教学中呈现,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从求知欲开始培养。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数学是如何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到如今渗入到各个学科以及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中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一些数学的奇妙现象,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努力通过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初步求知欲后,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学生如何长久地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等方法,使得学生不产生依赖老师而学习的习惯。例如,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我在课前先启发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现在的新问题,总的思想就是要将未知面积的图形化解成为已知图形的面积来进行计算。我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小模型来辅助思考。实际上,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后,从圆心向圆的周边引出无数条半径后,可以将圆分成无数个细长的三角形,这样圆的面积就可以转换无数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了,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式是学生在之前就掌握了的。这个教学案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交给学生一种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新事物总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又称放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教学中,对于某一道题的解决,教师要尽量要求学生提出两到三种解决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只满足于能够解出题目的答案而已。
  其次,还要与逆向思维的训练相结合。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采取逆反的方向进行思考创新。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学科,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中国教师报》 袁理胜